历史 栏目 (★ 置顶 ☆ 荐读)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正史没有记载,但她依然伟大 ★
太初四年(前101),远嫁乌孙的细君公主薨逝,噩耗穿过数千里风沙,从西域传到长安。与公主的死讯一起流传到故土的,还有她因思念家乡作的《黄鹄歌》:“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身为江都王之女的细君,为了汉朝“断匈奴右臂”的国家战略,在短短5年…
历史 栏目 (2024-12-25 - 160)
一手烂牌,打成王炸:中国最后一个王朝的发迹史 ☆
努尔哈赤与明朝的仇恨,缘于一场“误杀”。明万历十一年(1583),建州右卫的古勒寨城主阿台联合蒙古部落,欲寇辽东。辽东总兵李成梁得知消息后,发兵围攻古勒寨,但因此城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只能采取火攻,迫使阿台困守城中。建州各部的关系盘根错节,努尔哈赤一家…
历史 栏目 (2024-12-25 - 146)
晚清三大佬的改革大业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湘军大佬曾国藩患上了失眠症。他常常“四更成眠,五更复醒”,每次想到洋人纵横中原,却无以御之,便心生忧悸。当时,曾国藩正率领湘军在长江沿岸与太平天国作战。和湖南老乡胡林翼一样,曾国藩亲眼目睹了“洋船上下长江,几如无日无天”的画面,深…
历史 栏目 (2024-12-25 - 145)
亡国,全民受辱 ★
靖康之变的梦魇降临在中原大地上,仿佛人人都在与死神赛跑。靖康二年(1127)八月,身在青州的李清照,听闻丈夫赵明诚已被任命为江宁知府兼江东经制副使,便着手准备南下。收拾行李时,44岁的李清照看着屋内那些付出无数心血收集得来的金石书画,只能忍痛取舍。她先去…
历史 栏目 (2024-12-25 - 134)
大明不祥之兆,三百年后应验 ☆
万历十三年(1585),北京郊外大峪山,一个不祥之兆出现在明神宗的寿陵工地上。这一年,太仆寺少卿李植等人报告说:“玄宫后凿石横阔数十丈如屏风,其下便如石地,今欲用之,则宝座安砌石上?”土建遇石,于工程而言,本就再正常不过。但于风水学说与皇帝寿陵而言,便…
历史 栏目 (2024-12-25 - 130)
军事上无能,道德上无耻
一个态度强硬的清廷钦差大臣,与一个绝不妥协的英国驻华商务监督,围绕着“交凶”与“具结”而僵持不下——这构成了1839年中英关系的主要内容。查理·义律的固执,让林则徐困惑不解。在向广东巡抚怡良谈及此事时,林则徐道出了心中的疑惑:“然替义律设想,总无出路,…
上流社会,被集体猎杀
广明元年(880),黄巢大军兵临长安城下,唐僖宗丢下百官,仓皇出逃四川。长安城破后,起义军“杀唐宗室在长安者无遗”,对滞留城内的官僚也毫不留情。史载,包括宰相豆卢瑑、崔沆、左金吾大将军张直方在内的百余名高级官员相继被杀。一时间,“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
历史 栏目 (2024-12-25 - 126)
亦正亦邪,野史也不敢这么写
万历二十年(1592)八月二十九日,平壤城外的乾伏山上剑光如雪、刀戟森列。一位白发长髯的使者仅带家丁数人,走入阵中,脸上无半点惧色。这年四月,日军在釜山登陆,入侵朝鲜,一路高歌猛进,六月就攻破了平壤。七月,明军援朝,结果在平壤惨败。正当朝鲜国王陷入绝望…
历史 栏目 (2024-12-25 - 116)
吊诡的历史:匈奴是怎样消亡的? ☆
白登山上,天寒地冻,一如刘邦的心情。他于隆冬时节亲率大军出击匈奴、镇压叛乱,一路势如破竹,却在最后轻敌冒进,落入埋伏之中。放眼望去,周围全是匈奴骑兵,而汉军主力迟迟无法突破封锁,来到他的面前。大汉皇帝在饥寒交迫中度过了漫长的七天,最后他采用陈平之计…
历史 栏目 (2024-12-25 - 115)
通往权力之路:明清科举进士的上岸史 ★
嘉靖二十六年(1547)春,尚未度过23岁生日的张居正考中了进士。然而,相比同科进士的放松与喜悦,张居正却显得紧张而忧愁。在他眼里,此科只考了二甲第九名,离梦想中的状元还有差距。明清时期,新科进士出炉后,除状元、榜眼、探花会被直接授任翰林官员外,其余进士…
历史 栏目 (2024-06-23 - 259)
性与死亡恐惧:蛇的中国史 ☆
喝得醉醺醺的刘季和小弟们走在路上,前面的小弟突然回头对他说,老大,有条大白蛇挡路,咱们往回走吧。刘季借着酒劲,拔剑上前,说:“壮士行路,有何畏惧!”说罢,一剑将蛇斩成两段,大蛇即死,道路畅通。刘季往前走了几里路,若无其事地在道旁倒头就睡。半夜,有人…
历史 栏目 (2024-06-23 - 248)
考试舞弊,触目惊心 ★
晚清的一桩科场案,让年少的周树人(鲁迅)遭遇家庭变故。起因是光绪十九年(1893)的浙江乡试。这一年,鲁迅的祖父周福清命家仆陶阿顺带着一封信,前去拜访此次乡试的正主考殷如璋。周、殷二人皆为同治辛未科进士,有同年之谊,但周福清写信的目的并不单纯。信中有“…
历史 栏目 (2024-06-23 - 244)
神兽为何变成了淫兽? ☆
大禹忙于治理洪水,三十岁还没有娶妻。那天,他来到涂山。突然,一只白色的九尾狐从他眼前闪过。九尾狐是吉祥的象征,大禹预感到自己的婚事将近。与此同时,涂山氏的人也从九尾狐的出现预感到天将降福报于涂山,于是,他们唱了起来:绥绥白狐,九尾庞庞。成于家室,我…
历史 栏目 (2024-06-23 - 203)
清朝画家用24年,画出《姑苏繁华图》,尺寸远超《清明上河图》
提到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画作,或许很多读者第一反应就会想到《清明上河图》。当然了,《清明上河图》是当之无愧的大师级作品。但我国古代大师辈出,比如清朝的一位画师,就曾创作了一幅《姑苏繁华图》,尺寸超过《清明上河图》一倍,究竟这幅画画的怎么样呢?下面小编就…
历史 栏目 (2024-06-23 - 202)
震惊世界的满清黑历史,一场灾难竟使千万百姓身死
在满清光绪元年至四年(公元1875-1878)之间,中国土地上发生了一桩震惊世界的灾难,史称丁戊奇荒。在整整四年时间里,华北地区的山西、河北、陕西、河南、山东等地出现了千古奇灾,超过一亿灾民受灾,一千万人被活活饿死,两千余万灾民各路逃荒,甚至出现了“人吃人…
历史 栏目 (2024-06-23 - 199)
历史上的鹦鹉:才子、政治与宠物
建安初年,狂人祢衡来到许昌游学。他高视阔步,怼天怼地,从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投奔陈群、司马朗?祢衡答道,我怎么能投奔卖酒屠宰之人呢?那人又问,荀彧、赵融如何呢?祢衡说,荀彧可以借他的脸去吊丧,赵融可以让他管理膳食。此四人都是许昌…
历史 栏目 (2024-06-23 - 198)
秦始皇身上最大的误解,我们冤枉他两千多年,得知真相后令人唏嘘 ☆
网络上流传这样一个说法,一个谎言被说上千次,可能谎言也就不再是谎言了。两千多年历史中,有一件事让秦始皇颇受指责,这就是焚书坑儒。很多人认为,焚书坑儒是秦始皇暴政统治的重要表现之一。真相真的如此吗?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秦始皇在推行郡县…
历史 栏目 (2024-06-23 - 193)
中国历史的“黄巢时刻”,细思恐极
大中十三年(859年),号称“小太宗”的唐宣宗死后,宦官集团拥立其长子李漼即位,是为唐懿宗。晚唐残阳如血,天地间孕育着新一轮动荡。先是浙东爆发的裘甫起义。为反抗唐朝的苛捐杂税,私盐贩子出身的裘甫起兵攻破明州(今浙江宁波),打开府库,赈济穷人,队伍迅速…
历史 栏目 (2024-06-23 - 173)
左宗棠的心病:到底是什么事,比收复新疆更迫切?
开战在即,左宗棠却上疏光绪帝及慈禧太后,希望他们能临阵换帅,他愿辞去本兼各职,待“要事”了结后再往军前效力。这份奏折递到朝廷,立即引起轩然大波。要知道,在此之前,为了收复新疆,朝廷付出了千般艰辛,做足了万全准备,左宗棠本人也早早坐镇肃州,为筹措物资…
历史 栏目 (2024-06-23 - 166)
有些真相,不知道更好
范进在发疯之前,是个十足的可怜人。他自二十岁应试,一直考到五十四岁,连个秀才都没拿到。家里穷得揭不开锅,还常常被岳丈打骂。就在茫茫的黑夜之中,他看到了一束光:广东学道周进主持院试时,见范进文字“一字一珠”,便取其为第一名,还鼓励道:“龙头属老成。本…
历史 栏目 (2024-06-23 - 164)
短评 免责申明
微文世界(www.th1w.com) V1.0 Copyright © 2024-2025 th1w.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络E-mail:wx24cn@163.com 苏ICP备14015491号-1 苏公网安备32053150316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