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史
时代
书画
影音
运动
生活

  文史  栏目 (★ 置顶    ☆ 荐读)

历史的镜子反映出文化的真正内涵

最新微文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

清朝彩绘中国传统乐器演奏图

长期以来,中国这个东方大国在西方人的眼里是很神秘的。为了满足西方民众对中国的好奇心,同时也是满足贸易的需要,清朝的时候有大批外销画销往国外。这些外销画描绘了中国的风土人情,颇受老外的欢迎。今天发的这一组外销画,就是清朝时期的中国传统乐器演奏图。随着…

文史 栏目 (2022-11-14 - 340)

从东北出兵,翻越青藏高原成功反攻尼泊尔,清军是如何做到的

清军反击尼泊尔(当时称廓尔喀)的战争是乾隆时期“十大武功”当中非常重要的对外战争。通过对尼泊尔的自卫反击,清军保卫国家边疆的安全。公允来说,清军反击尼泊尔军队最大的亮点就在于,从东北地区出发的索伦兵穿越青藏高原后,在尼泊尔军队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突然展…

文史 栏目 (2022-11-14 - 338)

34省市最出名的一道菜,收藏好,外出一定要尝一尝!

1、北京代表菜:北京烤鸭北京烤鸭被誉为“天下美味”。它以色泽红艳,肉质细嫩,味道醇厚,肥而不腻的特色驰名中外。2、天津代表菜:锅塌里脊锅塌里脊,以猪里脊为主料制作而成,色黄鲜艳,清口鲜嫩,咸香适口。3、河北代表菜:驴肉火烧驴肉火烧是流行于华北地区的…

文史 栏目 (2022-11-14 - 316)

路军、集团军、方面军、兵团、军团,国军的这些编制,是什么关系

对于学习、研究民国历史的人们来说,一个相当头疼的问题便是如何弄清楚国民革命军中那些乱七八糟的编制体制。就拿抗战时期来说,除去人们熟知的军、师、旅、团这种常规编制外,国军中还存在着战区、路军、集团军、方面军、兵团、军团等战时编制。这些编制光是看名字,…

文史 栏目 (2022-10-16 - 941)

仅3年,人民空军如何从百架飞机,发展为28个师3000架飞机

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建设的“催化剂”,通过和美军近3年的作战,人民军队迅速成为一支拥有陆海空三军和其他技术兵种的现代化军队。这一点在中国人民空军的建设当中是非常明显的——1950年,空军航空兵部队只有一个第四混成旅,全旅有飞机110多架。但…

文史 栏目 (2022-10-16 - 539)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中国考试作弊史

大中九年(855年)三月,大唐科举考试在长安拉开帷幕,所有人都精神紧绷,包括礼部侍郎沈询。他是此次科考的主考官。他神情紧张,是害怕一个人的出现。果不其然,开考前夕,沈询见到了他的“老熟人”——著名诗人、科考“钉子户”温庭筠。江湖盛传,温庭筠才思敏捷,…

文史 栏目 (2022-10-16 - 524)

人老了是什么感觉?

一天,有个年轻人问我:人老了是什么感觉。我一下子怔住了,因为我还从未意识到——我已经老了。这可能是我生命中的第一次,我感觉活出了理想中的自我。其实很多时候,我也对自己的身体感到过绝望:满脸的皱纹,松弛的眼袋,下垂的屁股。我也总是因为看到镜中老态龙钟…

文史 栏目 (2022-10-16 - 457)

公元980年,人才大爆炸

寇准19岁时,已经是远近闻名的青年学者。其父在五代仅当过掌管文书的小官,因此,年少才高的寇准成了全家的希望。热心肠的老乡听说寇准将要进京赶考,对他说:“我听说当今圣上(指宋太宗)在殿试时经常罢去年纪小的考生,你要不要虚报岁数,多写几岁?”寇准不同意,…

文史 栏目 (2022-10-16 - 447)

最后的长城:帝国的遗产,民族的象征

蒙元入主中原不过百年,被明朝军队赶到了漠北。《明史》记载:“元人北归,屡谋兴复……正统(明英宗年号)以后,敌患日多,故终明之世,边防甚重。” 有明一代,几乎每个皇帝都不同程度地修过长城。无论是修筑规模、戍边守备,还是现存数量,明长城都堪称空前绝后,…

文史 栏目 (2022-10-16 - 424)

名将的棋盘,蝼蚁的坟场

年老体弱的晋文公重耳在太行山上行进,由于山道崎岖,这位早年历经坎坷的国君撑不住了,只好下车休息。晋国众臣看见晋文公累了,都抢上前去搀扶他,拍马屁,只有士会(范武子)执戟站在一旁,放声歌唱。士会唱的是晋国民歌《有杕之杜》:“有杕之杜,生于道左。彼君子…

文史 栏目 (2022-10-16 - 403)

1962年,解放军为何不费一枪一弹,就粉碎国军反攻大陆的阴谋

1962年对于中国大陆而言是个多事之秋。就在这一年,盘踞在台湾省的蒋介石军政集团决心“反攻大陆”,甚至做了战争动员。然而,解放军的紧急战备却不费一枪一弹在1962年成功粉碎了国军反攻大陆的阴谋。国军除了派出少数武装特务潜入大陆被歼灭以外,国军大部队没有任何…

文史 栏目 (2022-10-16 - 402)

1938年,薛岳如何指挥国军,取得基本歼灭日军一个师团的战绩

武汉会战是抗战时期中国军队和日军激战的规模最大的战役,国军投入120多个师共百万大军和日军在长江两岸展开激烈拼杀,中国空军和日军航空队爆发多次空战。武汉会战结束后,抗日战争进入漫长的相持阶段。在武汉会战期间,第九战区第一兵团司令薛岳指挥10多万国军在万…

文史 栏目 (2022-10-16 - 394)

天京事变中大权在握的杨秀清,为何被韦昌辉轻易屠戮,两万人惨死

众所周知,天京事变的爆发使得太平天国运动走向衰落,为何会爆发这次内讧事件?这次事件的经过是怎么样的?特别是东王杨秀清当时掌管军政大权,为何被韦昌辉轻易屠戮全家和部属共计两万余人,这其中到底有什么不为人知的隐情呢?上图_ 杨秀清(1823年-1856年),原名…

文史 栏目 (2022-10-16 - 377)

从刺杀嘉靖谈起,明朝园林极简史

1542年10月的一个晚上,正是杀人放火的好时候。 紫禁城内,十多位宫女悄悄溜进了皇帝的寝宫。 一位叫杨金英的宫女把用丝花绳搓成的一条粗绳,套住了熟睡中的嘉靖的头。众宫女一拥而上,掐脖子,按前胸,擒手脚,将嘉靖帝给控制住,然后慢慢将绳索向左右拉开,意图勒…

文史 栏目 (2022-10-16 - 371)

1945年湘西会战,为何国军能以比日军伤亡小的代价,取得胜利

1945年的湘西会战是国军在正面战场打的最后一场大会战,这场会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国军的伤亡比日军伤亡小,国军牺牲6832人,受伤17717人。日军伤亡29940人。这样的伤亡数字国军以往的会战(不包括中国驻印军反攻缅甸)有所不同。那么,湘西会战,国军为何能以…

文史 栏目 (2022-10-16 - 371)

一流的制度,三流的执行

春秋战国,一个名副其实的“英雄不问出处”的时代。楚国大夫伍举因岳丈犯事害怕被牵连,便远离故土,准备逃到晋国去。途中遇到好友、蔡国大夫声子,声子答应帮他回到楚国。声子到楚地之后,楚国令尹子木问他:“晋国大夫与楚国大夫哪一方更贤德?”声子回答说:“晋国…

文史 栏目 (2022-10-16 - 368)

这个家族,100年内出了三个宰相,却被骂惨了

这是一场决定大宋国运的考试。绍兴三十年(1160年),宋高宗赵构终于将立太子之事提上了日程。由于早些年的靖康之变,包括宋徽宗、宋钦宗在内的众多皇室成员尽数被金人掳走,导致宋太宗一脉基本断绝。几经波折,宋高宗只能从宋太祖后人中遴选出赵伯玖、赵伯琮二人为养…

文史 栏目 (2022-10-16 - 348)

粉碎日军甲种师团进攻,歼敌三千人,西北军2个军在临沂如何做到

临沂阻击战是中国军队徐州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临沂阻击战和滕县保卫战一起为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临沂阻击战当中有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中日两军的装备和训练水平是非常悬殊的,国军是西北军部队,第40军和张自忠指挥的第59军。日军进攻部队为第5师团,…

文史 栏目 (2022-10-16 - 346)

科举大逃杀,细思恐极

唐太宗微服出访,走到宫廷南面端门时,恰逢新科进士鱼贯而入,熙熙攘攘,热闹之极。看见眼前的景象,皇帝不由得豪迈起来,说道:“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这应该是科举史上最著名的一个段子了。如果把这个段子想象成一幅画,画面的主角自然是这群春风得意的登第士子…

文史 栏目 (2022-10-16 - 338)

苏轼不可不读的十首词,人间万事,不过如此!

林语堂曾说:苏轼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也有人曾说: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苏东坡。他一生风雨,却依旧泰然处之。把别人眼中的苟且,活成了自己的潇洒人生。这份豁达和修养,让我们这些…

文史 栏目 (2022-10-16 - 318)

短评    免责申明

微文世界(www.th1w.com) V1.0
Copyright ©
2024-2025 th1w.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络E-mail:wx24cn@163.com 
苏ICP备14015491号-1 苏公网安备32053150316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