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 栏目 (★ 置顶 ☆ 荐读)
历史的镜子反映出文化的真正内涵
崇祯死局,无人能解 ☆
紫禁城里,崇祯皇帝朱由检设下神坛,他想祈请天兵天将下凡,助他力挽狂澜。这是大明崇祯十五年(1642),也是朱由检生命的倒数第三个年份,当年农历四月底,李自成率领农民军第三次包围开封,中原震动。手足无措的崇祯皇帝,一方面在紫禁城中设立斋堂拜佛念经,感觉拜…
文史 栏目 (2023-05-27 - 310)
中国最后的女酋长,活了101岁 ☆
两千多年前,黄土高原森林密布。周平王东迁时,有一只白鹿忽然从林中窜出,来到周天子面前。这是难得一见的异象,周平王经过的这片塬地,从此被称为“白鹿原”。在古人看来,白鹿是吉祥的征兆。《瑞立图》曰:“王者承先圣法度,无所遗失,则白鹿来。”但那时的周朝,…
文史 栏目 (2023-05-27 - 249)
陈寿的《三国志》,对刘备推崇备至,却为何瞧不上孙权和曹操 ☆
作为《二十四史》中颇具“流量”的一本史书,《三国志》从诞生到今日,为《三国演义》等诸多演义评书以及游戏、影视剧作品提供了素材和养料,而作者陈寿,也凭借该部著作位列史学大家之列。一本优秀的史书,又是出自名家之手,当然不会仅仅只是枯燥无味的材料和事件堆…
文史 栏目 (2023-05-27 - 243)
阳陵墓主:一代明君的历史真相 ☆
公元前141年,天有异象。此时,48岁的汉景帝病入膏肓,朝野议论纷纷。在古代,一旦出现“异象”,哪怕是冬天打雷、日食月食等如今看来十分寻常的自然现象,也会被认为是上天对皇帝的警告。于是,病重的汉景帝连下多道诏书,下令善待老人、孕妇、鳏寡和残疾人等弱势群…
文史 栏目 (2023-05-27 - 236)
万物渐丰,小得盈满,有关小满的诗词,趁小满,让生活更加圆满! ★
春尽夏来,枝头缀果,麦浪泛金,又到一年中小满时节。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也是一个充满色彩斑斓的时节。小满节气,已正式入夏,田野绿树,大千世界,万物丰茂,生机盎然,一幅美丽的诗意画卷。小满,是节气,也是智慧,总是充满着禅意与诗意。不满,留下遗憾;…
文史 栏目 (2023-05-27 - 219)
安史之乱后,唐朝在西域的统治是如何瓦解,并且再也无法恢复 ☆
论及对西域的控制,唐朝毫无疑问是古代王朝中数一数二的一个,一度延伸到了今哈萨克斯坦的咸海和伊朗东北部的呼罗珊地区。但是到了安史之乱后,唐朝在西域的领土就逐渐萎缩,逐渐被其他势力瓜分了,呈现出“此去安西万里疆,如今边防在凤翔”的尴尬局面,为什么唐朝在…
文史 栏目 (2023-05-27 - 214)
文武双全的唐朝书法大家,指挥义军拼杀安史叛军,却死于奸相之手 ☆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一直以来是中国知识分子的高级理想。在唐朝就有一位书法大家知识分子,他所写的书法作品成为后人临摹的典范,被称为“颜体字”。但他的事迹也是非常悲壮,充满传奇的一生。国难当头,他率领义勇军在河北抵抗叛军。面对近乎不可能完成的…
文史 栏目 (2023-04-15 - 303)
二战日本,美化和宣传侵略战争的三大手段,简直厚颜无耻 ☆
日本大正、昭和年间,中日两国民族矛盾日趋尖锐,最终在1937年全面开战。在抗日战争前及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官方人士和民间力量是怎样宣传战争,为军国主义辩护的?一、强调天皇的绝对领导和军人的绝对忠诚1882年,明治天皇颁布训诫日本军队的《军人敕谕》,宣布了天皇…
文史 栏目 (2023-04-15 - 267)
国之将亡,必有妖孽 ☆
放到今天,汉哀帝刘欣可以当LGBT(性少数群体)的代言人,但在西汉末年,他是个特别能折腾的皇帝。西汉建平二年(公元前5年),汉哀帝刘欣年纪轻轻,便已疾病缠身,而且没有子嗣。一个叫夏贺良的儒生跑来告诉他,这是上天对陛下的警告,只有更改纪年、国号,方可一改…
文史 栏目 (2023-04-15 - 246)
去世1600年,依然是中国最飒的女人 ☆
那年冬天,天空飘着鹅毛大雪。叔父在江南乌衣巷的府邸内办了个文化沙龙,邀请族中男女讨论文集,年仅八岁左右的她也在其中。雪,越下越大。叔父突然来了兴致,转身考起了族中小辈:“白雪纷纷何所似?”堂哥谢朗第一个抢答:“撒盐空中差可拟。”谢朗在族中以“博涉有…
文史 栏目 (2023-04-15 - 236)
生前断绝名利,死后却被封神 ☆
贞观十三年(639),唐太宗掀起了一场造神运动。这位戎马半生的皇帝受翰墨熏陶极深,素来喜欢挥毫作书,而他心中最爱的一位书法家,正是王羲之。为了一睹偶像的真迹,他斥重金搜求王羲之的墨宝,史载“大王真书惟得五十纸,行书二百四十纸,草书二千纸,并以金宝装饰…
文史 栏目 (2023-04-15 - 233)
躺平22年,却影响千载 ★
东晋义熙元年(405),41岁的陶渊明下定决心挂冠归田。在此之前,他的生活折返于喧嚣与宁静之间,每一次都满怀希望地赴任官场,然后事与愿违地回归田园。陶渊明先后出仕共五次。第一次是太元十八年(393),任江州祭酒,时年29岁。史载,他“不堪吏职”,没过多久就…
文史 栏目 (2023-02-27 - 393)
他49岁,统一了中国 ☆
西魏大臣杨忠,人到中年还没有儿子。对于一个有爵位的权贵来说,没有子嗣,也就没有继承人,这很让人头疼。杨忠35岁那年,他的妻子吕苦桃终于在冯翊般若寺诞下了一名男婴。这个孩子出生后,有个叫智仙的尼姑对杨忠夫人说,这位公子不能像常人那样养育,应该留在寺院中…
文史 栏目 (2023-02-27 - 373)
早年反清的清军将领,年近古稀打败法军,击毙敌军上千人 ☆
1840年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清朝在对外战争中遭到了一系列惨重的失败。但是,此时的清朝仍然有一批优秀的军事将领挺身而出,在反击侵略的战争中捍卫国家的尊严。中法战争期间取得镇南关大捷的冯子材就是一位优秀的将领。1850年,冯子材在广西博白聚众反对清朝。18…
文史 栏目 (2023-02-27 - 333)
明朝在位仅十月的胖子皇帝,善于用兵打仗,明史评价堪比文景之治 ☆
明朝16位皇帝(截止崇祯帝殉国)当中有这样一位比较“个性”的帝王,他是明帝中少见的胖子皇帝,为人宽厚性格淳朴,却善于用兵打仗。他登基后在位仅仅10个月,却在明史中赢得了很高的评价:“是可为万世子臣之法矣。在位一载。用人行政,善不胜书。使天假之年,涵濡休…
文史 栏目 (2023-02-27 - 275)
元宵节诗词48首 ★
2023年2月5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元宵节,是古人的情人节!这一天,人们吃元宵,闹花灯,猜灯谜,耍龙灯,踩高跷,舞狮子,划旱船……好不快活!最值得称道的是男女混在一起,嬉戏玩耍……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
文史 栏目 (2023-02-12 - 444)
28岁躺平,晚年封神 ★
在古代,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基本逃不过读书中举,进入体制,而后在官场扶摇直上,成为一个有钱有权的人。但是,总有人选择一条少有人走的路,甚至,他会在通往“成功”的康庄大道上紧急跳车,闯入隔壁的迷雾森林。明朝书画大师沈周,便是这样一个少有的人。沈周的另类…
文史 栏目 (2023-02-12 - 397)
“性价比”最高的农民起义:仅几百人攻入皇城,戳破帝国盛世谎言 ☆
遍数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几乎每朝每代都发生过大小不一的农民起义。有的朝代是直接被农民起义推翻的,也有的局限在个别州县境内,很快就被平定了。而在封建王朝的巅峰时代清朝,曾爆发过一场“性价比”最高的农民起义,靠着区区几百人就杀入皇城,将传说中的大内高…
文史 栏目 (2023-02-12 - 391)
河洛地区,中国的中心 ☆
相传,上古伏羲时,黄河流经今河南孟津县一带,有龙马浮出水面,伏羲根据其背上“河图”,演成八卦,后来成为《周易》的起源。另有传说,大禹治水时,洛水之畔有神龟背驮“洛书”而出,大禹以此定九章之法,划天下为九州。“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些古老的传…
文史 栏目 (2023-02-12 - 389)
国画里的元宵节习俗 ★
唐 放灯火树银花不夜天,游人元宵多留连。灯山星桥笙歌满,金吾放禁任狂欢。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故称『元(月)宵(夜)』。道家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早在汉代已有庆贺元宵之俗,至唐规模更为盛大。唐睿宗时元夕作灯树高二十丈,燃灯五万盏,号为『…
文史 栏目 (2023-02-12 - 375)
短评 免责申明
微文世界(www.th1w.com) V1.0 Copyright © 2024-2025 th1w.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络E-mail:wx24cn@163.com 苏ICP备14015491号-1 苏公网安备32053150316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