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 栏目 (★ 置顶 ☆ 荐读)
历史的镜子反映出文化的真正内涵
兵力国力都占优的唐朝,却为何对吐蕃屡战屡败,还沦丧大片疆土
唐代的武功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盛业”,不仅建国初年便一举击破困扰北中国近百年的突厥,甚至跨海征伐并降服朝鲜半岛,击垮企图东进的日本,其疆域开拓几乎达到了汉家王朝的巅峰。但雄踞西南的吐蕃帝国却始终窥伺着唐王朝,不仅时常染指并最后吞并西域,甚至曾…
文史 栏目 (2023-04-15 - 262)
国之将亡,必有妖孽 ☆
放到今天,汉哀帝刘欣可以当LGBT(性少数群体)的代言人,但在西汉末年,他是个特别能折腾的皇帝。西汉建平二年(公元前5年),汉哀帝刘欣年纪轻轻,便已疾病缠身,而且没有子嗣。一个叫夏贺良的儒生跑来告诉他,这是上天对陛下的警告,只有更改纪年、国号,方可一改…
文史 栏目 (2023-04-15 - 246)
浪越大,人越猛
一封来自小国的国书,惹怒了骄傲的隋炀帝。 隋大业三年(607年),即倭国(日本)推古十五年,遣隋使小野妹子乘船渡海,来到大隋东都洛阳,向隋炀帝杨广呈上一封汉文信。 这封信的开头写着:“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 蕞尔小邦竟敢写出和大隋帝国平起平…
文史 栏目 (2023-04-15 - 242)
一盘真正的大棋:唐朝消亡史
中和四年(884),身在成都的唐僖宗收到了一件来自徐州的礼物。三个匣子,里面装的全是人头。几十天前,黄巢兵败,逃入狼虎谷,在已经投降唐廷的昔日战友尚让所部的追击之下,陷入绝境。此时,黄巢的外甥林言砍下了黄巢的人头,可能是为了降唐求官,也可能是受黄巢嘱…
文史 栏目 (2023-04-15 - 240)
去世1600年,依然是中国最飒的女人 ☆
那年冬天,天空飘着鹅毛大雪。叔父在江南乌衣巷的府邸内办了个文化沙龙,邀请族中男女讨论文集,年仅八岁左右的她也在其中。雪,越下越大。叔父突然来了兴致,转身考起了族中小辈:“白雪纷纷何所似?”堂哥谢朗第一个抢答:“撒盐空中差可拟。”谢朗在族中以“博涉有…
文史 栏目 (2023-04-15 - 236)
生前断绝名利,死后却被封神 ☆
贞观十三年(639),唐太宗掀起了一场造神运动。这位戎马半生的皇帝受翰墨熏陶极深,素来喜欢挥毫作书,而他心中最爱的一位书法家,正是王羲之。为了一睹偶像的真迹,他斥重金搜求王羲之的墨宝,史载“大王真书惟得五十纸,行书二百四十纸,草书二千纸,并以金宝装饰…
文史 栏目 (2023-04-15 - 233)
英法百年战争中,威震欧陆的英军长弓兵,是怎样炼成的
在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英法百年战争中,大量新型兵种及战术战法不断登台亮相并大放异彩。而这其中,英格兰长弓兵无疑是当时战场上最为耀眼的明星。其在克雷西、普瓦捷、阿金库尔等战役中的出色表现,不仅打破了千百年来骑兵对步兵屡战不败的神话,更严重动摇了西欧贵…
文史 栏目 (2023-04-15 - 219)
战无不胜的拿破仑,为何会首败于奥军之手,战死7千,还差点被俘
拿破仑自1793年土伦战役出道以来,十几年时间几乎是战必胜攻必取,只要是他亲率主力进行的出征,除了埃劳战役和俄国打成平手之外,就没有吃过多大的亏。德意志各邦国在他面前如同待宰羔羊,最强的普鲁士和奥地利都被他拿下过首都。可是奥地利的卡尔大公,在之前数次败…
文史 栏目 (2023-04-15 - 213)
“明末第一猛将”, 威压缅甸,征战朝鲜,最后在东北憋屈战死
从嘉靖后期到万历年间,是明朝最后的一段军事高峰期,在东西南北四面出击均取得了不错的战功。而明朝在西南方向的军事成就最大,在战争中锻炼出了一批优秀的将军,其中就有这样一位武力爆表的将军,在西南战功赫赫,在朝鲜力挫日本,有“明末第一猛将”之称。最后在对…
宋朝本可以合围辽军将其歼灭,却被摸鱼大将搞破产,被迫和议
1004年,辽国萧太后在率军南侵北宋失败后,与宋朝签订了《澶渊之盟》,从此开启了两国长达百余年的和平。双方能够达成这样的合议,主要是因为两国实力对比大致相当。但是在这次萧太后率军南下的过程中,宋朝君臣原本是有机会合围辽国大军,将其一举歼灭的,可是却被掌…
文史 栏目 (2023-04-15 - 211)
明代书房的标准
明朝人管书房叫书斋,下面是明朝人书房的标准,想要捯饬一个古典优雅的书房可以参考一下!▌明朝人书房的九大标准:1.不可太宽敞。书斋宜明朗、清净,不可太宽敞。明净则可以使心舒畅,神气清爽,太宽敞便会损伤目力。(常想乾隆的书房《三希堂》太小了。原来书房不…
文史 栏目 (2023-04-15 - 190)
躺平22年,却影响千载 ★
东晋义熙元年(405),41岁的陶渊明下定决心挂冠归田。在此之前,他的生活折返于喧嚣与宁静之间,每一次都满怀希望地赴任官场,然后事与愿违地回归田园。陶渊明先后出仕共五次。第一次是太元十八年(393),任江州祭酒,时年29岁。史载,他“不堪吏职”,没过多久就…
文史 栏目 (2023-02-27 - 393)
他49岁,统一了中国 ☆
西魏大臣杨忠,人到中年还没有儿子。对于一个有爵位的权贵来说,没有子嗣,也就没有继承人,这很让人头疼。杨忠35岁那年,他的妻子吕苦桃终于在冯翊般若寺诞下了一名男婴。这个孩子出生后,有个叫智仙的尼姑对杨忠夫人说,这位公子不能像常人那样养育,应该留在寺院中…
文史 栏目 (2023-02-27 - 373)
早年反清的清军将领,年近古稀打败法军,击毙敌军上千人 ☆
1840年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清朝在对外战争中遭到了一系列惨重的失败。但是,此时的清朝仍然有一批优秀的军事将领挺身而出,在反击侵略的战争中捍卫国家的尊严。中法战争期间取得镇南关大捷的冯子材就是一位优秀的将领。1850年,冯子材在广西博白聚众反对清朝。18…
文史 栏目 (2023-02-27 - 333)
二月二龙抬头,原来是一个如此感人的故事
二月二龙抬头,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而“龙抬头”的来历,更是有一个感人故事!传说,古时候,有一个皇帝因为耽误了祭天的时辰,所以使得天上的玉帝很生气,于是他给龙王下令,三年内不得给人间降雨…
文史 栏目 (2023-02-27 - 322)
钱都花去哪了?鸦片战争本土作战的大清,为何军费支出比英国还多
战争,是交战双方人力物力财力的综合比拼。尤其是财力保障,更是进行战争的基础中的基础,是开展所有军事行动的先决条件。按照常理而言,战争中处于进攻的一方,因为需要将主力兵团及军需补给机动至作战地域,其间的人吃马喂及运输补给耗时耗力,军费花销自然要比主场…
文史 栏目 (2023-02-27 - 316)
龙抬头诗词21首
二月二,龙抬头,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赏画家刘一骏笔下中国龙,威武霸气!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有关龙的形象,“汉唐时多呈兽形,宋以后渐变为蛇形”,在绘画中,相传最早画龙的是三国的曹不兴,顾恺之、张僧繇、冯邵正、吴道子、孙未等等,据传…
文史 栏目 (2023-02-27 - 308)
明朝在位仅十月的胖子皇帝,善于用兵打仗,明史评价堪比文景之治 ☆
明朝16位皇帝(截止崇祯帝殉国)当中有这样一位比较“个性”的帝王,他是明帝中少见的胖子皇帝,为人宽厚性格淳朴,却善于用兵打仗。他登基后在位仅仅10个月,却在明史中赢得了很高的评价:“是可为万世子臣之法矣。在位一载。用人行政,善不胜书。使天假之年,涵濡休…
文史 栏目 (2023-02-27 - 275)
晚清培养了多支军队,为何仅袁世凯的新军做大做强,最终窃权自立
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结果日本海陆两军重创清军,中国战败。日本趁机攫取暴利,完成自我超越,而清王朝外强中干被暴露无遗,腐朽统治岌岌可危。面对王朝前所未有的危机,清政府力图通过积极发展军事力量,来维护自己日落西山,甚至是苟延残喘的…
文史 栏目 (2023-02-27 - 257)
帝王的温柔乡,才子的富贵地
隋炀帝杨广最后一次南下江都(今扬州),踏上了他生命的不归路。 当时,天下叛乱四起,隋炀帝在江都别宫引镜自照,叹息道:“好头颈,谁当斫之!”不久后,杨广遭到身边的大臣背叛,被缢弑于江都,大隋帝国走向崩溃。 江南,筑造大运河的千古伟业,诉说着帝王的纸醉…
文史 栏目 (2023-02-27 - 240)
短评 免责申明
微文世界(www.th1w.com) V1.0 Copyright © 2024-2025 th1w.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络E-mail:wx24cn@163.com 苏ICP备14015491号-1 苏公网安备32053150316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