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生
人文
时代
健康
镜头
音影
书画
历史
影评
最新文章 | 繁体中文 | 短评 |

人文 栏目

白落梅:儿时过年

文/白落梅

儿时乡村过年,繁盛隆重,年味极浓。早在年前一个月,百姓人家便开始忙碌置办年货。院内备好了过冬的柴火,仓库里堆满了粮食。池塘的水放干,村里人人捞鱼,拾贝壳田螺的场景,无比喧嚣浩荡。

家家宰猪杀鸡,备好过年的食用,剩余的鸡鸭鱼肉则用盐腌制于陶缸里。春节一过,趁阳光潋滟之日,挂在竹竿上晾晒。寻常日子里,切出来配上新鲜辣椒炒上一盘,为人间美味。

地里收回的花生、瓜子,要费一天的时间生火翻炒。油炸红薯片,蒸糯米饭做糍粑,还有家家户户都要做的一种米糖。我对制作米糖的记忆最深,那是一道复杂的工序,凝聚了村民的智慧和美德。至今每次春节回家,都要让母亲称回几斤米糖,一解多年的相思。

那晚,父亲会和制作米糖的师傅,蒸上一夜的糯米。再将蒸熟的米,熬成麦芽糖。腊月天气,萧瑟寒冷,有时大雪下上几日几夜。门口,那些搁浅的柴木、石磨、古井、戏台,安静地看着雪花飞舞。母亲生了炉火,再备上宵夜,沏好一壶浓茶,足够他们抵御一夜的风寒。

风雪之夜是那样的安定,整个村庄被群山围绕,犬吠之声亦有远意。路上偶有行人缓缓,踏着积雪,渐远渐去。灶台的柴火烧得劈啪作响,蒸笼里的糯米饭香味四溢。睡梦中,我被母亲唤醒,吃上一小碗白糖拌的糯米饭,顿觉暖热。而后竟睡不着,透过幽窗看天井的雪花飘落,侧耳听着父亲和米糖师傅,在厨房添着柴火,讲述动人的江湖轶事。

次日黄昏,父亲扫去庭雪待客。因为此夜,米糖师傅要将麦芽糖,再加工制成香甜的米糖。家里早早用罢晚饭,父亲在厅堂摆好了铺放米糖的竹匾,于匾里洒上爆炒好的米花。母亲则邀了邻家的七八位妇人,带上洁净锋利的剪刀,用来剪米糖。随行而来的,则是各家的孩童。

米糖师傅将热锅里琥珀状的糖块,用两根专业木棍搅出,再反复地拉成银白色。之后桌案上洒上米粉,将麦芽糖揉成团,慢慢地挖出一个大孔,装入备好的黄豆粉、芝麻、白糖,封口。然后不停地拉长,持剪的妇人将偌大的竹匾围成一圈,快速地将米糖剪成小段。躲在身后的孩童,探出脑袋,伸手去匾中取食。

米糖软糯时味道最好,凉了一夜则生硬,便于储藏。一户人家要忙上好几个时辰,方能做完。那些日子,我亦随母亲到邻家去剪米糖。天天吃着亦不觉腻,甚至将白净软糯的米糖粘成项圈,手镯,戴着玩儿。大人看见了亦不心痛,只当添了年的喜庆。

之后的日子,愈发忙碌。

每个人像登上戏台的戏子,装扮自己的角色。洒扫庭院屋舍,掸去窗台房梁的尘灰,拆洗被褥床单,清洗各色器具。卖了粮食和猪的钱,去镇上给孩子们添件新衫,再备些年货,爆竹、门神、年画等。而除夕贴的对联,则是请当地乡儒赐写。

除夕之日,母亲要在厨房忙上一整天。每年我所做的事,则是围上小围裙,将母亲裁好的红纸和剪好的剪纸,贴在家用的静物上。床橱、米缸、桌椅、风车、灶台、猪圈、鸡笼,房舍人家,一草一木,皆有喜气。

年夜饭极其丰盛,备好满桌的菜肴,先跪于堂前祭拜祖先。点上红烛,放了鞭炮,方可一家团圆入席吃饭。记忆中,父亲穿一件浅灰的中山装,那只别钢笔的口袋,装着给我们的压岁钱。饭毕,年长几岁的姐姐则带着我和哥哥去村里的南货店,买上花炮和零食。邻户的孩子走家串户,聚于一处,用大银元打铜钱,嬉闹玩耍。

母亲一生勤俭,我和姐姐过年总穿着她用红毛线织的裤子,裤脚边镶嵌了荷叶花边。衣服亦是两三年一件,从不奢侈浪费。而她自己和村里的妇人,扯布做了一件呢料格子上衣,穿了好些年。母亲说人的一生阴晴不定,虽处盛世,亦要懂得惜福。果真,后来家里一遇大小事,她皆处乱不惊。母亲出嫁时的樟木箱子里,储藏着她素日节俭的积蓄,数额不多,却足以应付当下的灾难。

夜色渐浓,堂前红烛高照,案上的供品摆设整齐。母亲生好过夜的炉火,大家围坐一起喝茶守岁。直至困意绵绵,方肯就寝,临睡前,千家万户,皆要放上一响小爆竹,才能关门。正月初一大早,亦要放上一响,此为风俗。

初一早饭,家里吃素,不沾荤腥。昨晚满桌的鱼肉皆藏于橱内,母亲做上几道可口素菜,芹菜、芥菜、豆腐、芋仔,且每道菜各有含义。我们看着几道素菜,亦不多问,心想自有缘由。后来外婆说,初一早晨食素,意味着一整年都吃斋,会得佛祖庇佑,顿时端然起敬。

初二早早去外婆家拜年,父亲挑着一箩筐的礼品。菜肉、面条、桂圆、红枣、饼干等,再包一个红包。外婆会煮上一大碗鸡汤面条待客,每人再添三个水煮荷包蛋。歇息片刻,备上一桌宴席,亲友相聚畅饮。

正月那几日,夜夜繁华喜庆。大人掌灯过夜,围聚一处,掷骰子押骨牌。戏台下,祠堂里,厅堂内,数十张赌桌,人人囊中皆不羞涩。小孩子亦聚在一起,用红绳穿了大人存留的铜钱,押起牌九。赢了的自是欢喜,输了亦不吵闹。

若当年舞龙灯,狮子灯,村里的年轻男子要去祠堂外的晒台练习好些时日。直至动作娴熟,队形整齐,方可去邻村和镇上排演。上门来的龙灯,要用爆竹迎接,再备上红包欢送。

村里每年会请上戏班子,热闹地唱上几天几夜。看戏是村庄一道浩大的风景,台上生旦净末丑,台下观众拥挤如潮。锣鼓、二胡、横笛、胡琴,瞬间响彻了山河。那气场,亦如盛唐的帝京,华丽暄腾。一年中,唯有这些日子,无须耕织,安了心地开怀享乐。

吃完元宵饭,赏了灯花,年味渐消。梅花开罢,草木复苏,沉寂了一冬的农作物,又要开始它们的使命。父亲忙着几亩田地,母亲打理菜园,小孩则上学读书。燕子筑了新巢,门庭的翠竹高至瓦檐,日子简净悠长,似那条蜿蜒山路,看不到边际。

长大后的年,锦绣如织,却再也寻不到当初滋味。物转星移,过往的岁月清明如镜,亦只能看到影子。

*作者简介:白落梅,原名胥智慧。栖居江南,简单自持。文字清淡,心似兰草。一个凌霜傲雪,拣尽梅枝的女子。凭一支素笔,写尽山水风情,百态人生。没有风华绝代,只有岁月静好。

出处:书画新风景
------------------------------------------         短评留言         ------------------------------------------


栏目:人文

2024-02-05[荐] (
如不慎侵权,请即联系我站。

陶渊明的这六首,人见人爱!

龙年小知识

迎新春,话五福

这幅《准备过年》,画得真热闹!

白落梅:儿时过年

华三川的龙年吉祥画,太美了!

鲁迅、冰心、老舍笔下的年味

古诗词中的立春

中国神仙人物线描图,太传神了!

300年前是这样种田的丨《耕织图》

中世纪时期,东正教与天主教间的竞争,体现在哪些方面?

巴西狂欢节有多“开放”?全民“裸奔”,政府呼吁克制天性!

元宵节诗词48首

50张经典的民俗图,你在老家还能见到吗?

2023最强对联,太霸气了!谁看谁服气!

28岁躺平,晚年封神

杨绛:一个家庭最大的福报,是养出感恩的孩子

国画里的元宵节习俗

龙抬头诗词21首

二月二龙抬头,原来是一个如此感人的故事

《红楼梦》诗词76首终于找全了,美到窒息!

史上最孤独的16首诗词,道尽沧桑,最后一首的境界无人超越!

每晚临睡前,原谅所有的人和事!

自古画者皆寂寞

人类永远的向往《欢乐颂》

名作《战火中的女孩》,普利策奖获得者拍摄的越战场面

封禅是如何被玩坏的?

一生,靠自己

静心、宽心,修心

民国时期108位名家书法大集欣赏

芭蕾舞剧《天鹅湖》的音乐魅力

只活了34岁,却震撼百年

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深巷卖杏花

如版面不完整(如无音视频、显示混乱等) 请使用浏览器的【极速模式】 或选择【手机版】在手机上阅读

短评    免责申明

微文世界(www.th1w.com) V1.0
Copyright ©
2024-2024 th1w.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络E-mail:wx24cn@163.com 
苏ICP备14015491号-1 苏公网安备32053150316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