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 栏目 (★ 置顶 ☆ 荐读)
历史的镜子反映出文化的真正内涵
一手烂牌,打成王炸:中国最后一个王朝的发迹史 ☆
努尔哈赤与明朝的仇恨,缘于一场“误杀”。明万历十一年(1583),建州右卫的古勒寨城主阿台联合蒙古部落,欲寇辽东。辽东总兵李成梁得知消息后,发兵围攻古勒寨,但因此城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只能采取火攻,迫使阿台困守城中。建州各部的关系盘根错节,努尔哈赤一家…
文史 栏目 (2024-12-25 - 164)
晚清三大佬的改革大业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湘军大佬曾国藩患上了失眠症。他常常“四更成眠,五更复醒”,每次想到洋人纵横中原,却无以御之,便心生忧悸。当时,曾国藩正率领湘军在长江沿岸与太平天国作战。和湖南老乡胡林翼一样,曾国藩亲眼目睹了“洋船上下长江,几如无日无天”的画面,深…
文史 栏目 (2024-12-25 - 157)
“江南”是如何建构出来的? ☆
何处是江南?晋代的张翰说,那是秋风起时,老家菰菜(即茭白)、莼羹和鲈鱼脍的风味。张翰是吴人,写得一手好辞赋,却看淡功名。他受晋朝征召,到洛阳为官,却看到朝政昏暗,天下必将大乱,不禁感到失望。同时,江南的美食让他朝思暮想。一日,秋风乍起,张翰长叹一声…
文史 栏目 (2024-12-25 - 152)
亡国,全民受辱 ★
靖康之变的梦魇降临在中原大地上,仿佛人人都在与死神赛跑。靖康二年(1127)八月,身在青州的李清照,听闻丈夫赵明诚已被任命为江宁知府兼江东经制副使,便着手准备南下。收拾行李时,44岁的李清照看着屋内那些付出无数心血收集得来的金石书画,只能忍痛取舍。她先去…
文史 栏目 (2024-12-25 - 150)
秀才相当于现在什么学历?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别被影视剧误导了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在一些影视剧中,秀才常常被描绘成文弱、贫穷且略显迂腐的角色,似乎在古代的科举体系中,“秀才”似乎不值一提。然而,真实的秀才绝非如此简单。科举路漫漫从隋唐时期开始,科举制度成为了普通读书人向上流动的唯一途径。成千上万的寒门…
文史 栏目 (2024-12-25 - 146)
大明不祥之兆,三百年后应验 ☆
万历十三年(1585),北京郊外大峪山,一个不祥之兆出现在明神宗的寿陵工地上。这一年,太仆寺少卿李植等人报告说:“玄宫后凿石横阔数十丈如屏风,其下便如石地,今欲用之,则宝座安砌石上?”土建遇石,于工程而言,本就再正常不过。但于风水学说与皇帝寿陵而言,便…
文史 栏目 (2024-12-25 - 145)
“状元本是人间有”:古代科举场的逸事、趣事与糗事大揭秘
“状元本是人间有”:古代科举场的逸事、趣事与糗事大揭秘文‖衡东勤勤在古代科举那悠悠的历史长河之中,如繁星般涌现出了无数令人津津乐道的逸事、趣事和糗事,它们恰似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科举制度那宏伟的画卷之上,为后人展现出了那个时代独特的风貌与文化底…
文史 栏目 (2024-12-25 - 144)
军事上无能,道德上无耻
一个态度强硬的清廷钦差大臣,与一个绝不妥协的英国驻华商务监督,围绕着“交凶”与“具结”而僵持不下——这构成了1839年中英关系的主要内容。查理·义律的固执,让林则徐困惑不解。在向广东巡抚怡良谈及此事时,林则徐道出了心中的疑惑:“然替义律设想,总无出路,…
文史 栏目 (2024-12-25 - 143)
上流社会,被集体猎杀
广明元年(880),黄巢大军兵临长安城下,唐僖宗丢下百官,仓皇出逃四川。长安城破后,起义军“杀唐宗室在长安者无遗”,对滞留城内的官僚也毫不留情。史载,包括宰相豆卢瑑、崔沆、左金吾大将军张直方在内的百余名高级官员相继被杀。一时间,“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
文史 栏目 (2024-12-25 - 137)
亦正亦邪,野史也不敢这么写
万历二十年(1592)八月二十九日,平壤城外的乾伏山上剑光如雪、刀戟森列。一位白发长髯的使者仅带家丁数人,走入阵中,脸上无半点惧色。这年四月,日军在釜山登陆,入侵朝鲜,一路高歌猛进,六月就攻破了平壤。七月,明军援朝,结果在平壤惨败。正当朝鲜国王陷入绝望…
文史 栏目 (2024-12-25 - 131)
他是中国的海明威,一口气写下了读者泪崩的《活着》
大家都知道余华写的《活着》,看过的读者想必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要多虐心就有多虐心,这般令人泪崩的笔伐真是罕见,那么作者余华是怎么做到的呢?我们又如何能写出如此感人的文章?抓着以下三点让你从牛犊青铜变身为一个辛辣王者。1,虐心虐心大家都知道,可惜人之初…
文史 栏目 (2024-12-25 - 130)
吊诡的历史:匈奴是怎样消亡的? ☆
白登山上,天寒地冻,一如刘邦的心情。他于隆冬时节亲率大军出击匈奴、镇压叛乱,一路势如破竹,却在最后轻敌冒进,落入埋伏之中。放眼望去,周围全是匈奴骑兵,而汉军主力迟迟无法突破封锁,来到他的面前。大汉皇帝在饥寒交迫中度过了漫长的七天,最后他采用陈平之计…
文史 栏目 (2024-12-25 - 129)
从猫鬼到猫奴:中国撸猫极简史
宣德四年(1429),“爱猫人士”朱瞻基将一幅画赐给内阁大臣杨士奇。在酷爱丹青的帝王中,宣德皇帝朱瞻基独树一帜。他是一个绘画全才,山水、人物、花鸟无一不精。尤其难得的是,这一爱好并不影响他的主业——其在位期间,朝政清明,国力强盛,史称“仁宣之治”。朱瞻…
文史 栏目 (2024-12-25 - 120)
轰动世界的马王堆帛书版《道德经》,真正的原版! ☆
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帛书版《老子五千言》甲乙两本,轰动了世界,让世人对传世本《道德经》又有了重新的认识。原来帛书版的《老子五千言》从内容上看有许多地方与传世本不同,甚至是背道而驰大相径庭。另外帛书版并不叫《道德经》而是叫《老子五千言》…
文史 栏目 (2024-06-23 - 483)
道教中的“六丁六甲”指的是哪几位神仙?
六丁六甲的职务是掌管天干地支,一共有十二个神位。六丁六甲最早的记载是商代的六十甲子,到了汉代时期,人们开始把他们当作神仙供奉。到了明代时期,人们又把六丁六甲与真武大帝联系起来,他们可供真武大帝调遣。六丁六甲的概念来源于人们对天干地支的崇拜,干支被人…
文史 栏目 (2024-06-23 - 319)
通往权力之路:明清科举进士的上岸史 ★
嘉靖二十六年(1547)春,尚未度过23岁生日的张居正考中了进士。然而,相比同科进士的放松与喜悦,张居正却显得紧张而忧愁。在他眼里,此科只考了二甲第九名,离梦想中的状元还有差距。明清时期,新科进士出炉后,除状元、榜眼、探花会被直接授任翰林官员外,其余进士…
文史 栏目 (2024-06-23 - 278)
古诗词中的夏至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0或21或22日,今年的夏至是6月21日,这一天,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一年中最热的日子就要到来,“烧烤模式”要开启啦!《夏至避暑北池》唐 韦应物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
文史 栏目 (2024-06-23 - 263)
性与死亡恐惧:蛇的中国史 ☆
喝得醉醺醺的刘季和小弟们走在路上,前面的小弟突然回头对他说,老大,有条大白蛇挡路,咱们往回走吧。刘季借着酒劲,拔剑上前,说:“壮士行路,有何畏惧!”说罢,一剑将蛇斩成两段,大蛇即死,道路畅通。刘季往前走了几里路,若无其事地在道旁倒头就睡。半夜,有人…
文史 栏目 (2024-06-23 - 262)
考试舞弊,触目惊心 ★
晚清的一桩科场案,让年少的周树人(鲁迅)遭遇家庭变故。起因是光绪十九年(1893)的浙江乡试。这一年,鲁迅的祖父周福清命家仆陶阿顺带着一封信,前去拜访此次乡试的正主考殷如璋。周、殷二人皆为同治辛未科进士,有同年之谊,但周福清写信的目的并不单纯。信中有“…
文史 栏目 (2024-06-23 - 261)
“夏九九”,你会数吗? ☆
'夏九九'和'冬九九'一样,是我国农历中用'九'习惯标示的杂节,生动形象地反映日期与物候的关系。“夏九九”以夏至这一天为起点,每九天为一个九。共“九九”八十一天,三九、四九是全年最炎热的季节。据考证,'夏九九歌'早在唐宋时期就已经有了,历代都有记载…
文史 栏目 (2024-06-23 - 257)
短评 免责申明
微文世界(www.th1w.com) V1.0 Copyright © 2024-2025 th1w.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络E-mail:wx24cn@163.com 苏ICP备14015491号-1 苏公网安备32053150316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