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 栏目 (★ 置顶 ☆ 荐读)
历史的镜子反映出文化的真正内涵
端午的习俗都在这幅画里
清 徐扬《端阳故事图》局部徐扬,清代画家,擅长人物、界画、花鸟草虫。徐扬的《端阳故事图》共八开,分别描绘了端阳节期间的重要民俗活动。乾隆皇帝作为出身于满族的清王朝统治者,将顺民心、近民俗视为稳定朝政的一条治国的根本之道,他常谕令宫廷画家以写实的绘画…
文史 栏目 (2024-06-23 - 239)
为什么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事实上,“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是中国古籍《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篇》里的一句话,历来为人称道。这句话的表面意是:说太过清澈的水里不会有鱼,太过强势和精明的人不会有朋友。那这是为什么呢?先说水清而无鱼的原因。我们都知道鱼在水中生存需要养料,如果…
文史 栏目 (2024-06-23 - 237)
清朝画家用24年,画出《姑苏繁华图》,尺寸远超《清明上河图》
提到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画作,或许很多读者第一反应就会想到《清明上河图》。当然了,《清明上河图》是当之无愧的大师级作品。但我国古代大师辈出,比如清朝的一位画师,就曾创作了一幅《姑苏繁华图》,尺寸超过《清明上河图》一倍,究竟这幅画画的怎么样呢?下面小编就…
文史 栏目 (2024-06-23 - 219)
历史上的鹦鹉:才子、政治与宠物
建安初年,狂人祢衡来到许昌游学。他高视阔步,怼天怼地,从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投奔陈群、司马朗?祢衡答道,我怎么能投奔卖酒屠宰之人呢?那人又问,荀彧、赵融如何呢?祢衡说,荀彧可以借他的脸去吊丧,赵融可以让他管理膳食。此四人都是许昌…
文史 栏目 (2024-06-23 - 217)
神兽为何变成了淫兽? ☆
大禹忙于治理洪水,三十岁还没有娶妻。那天,他来到涂山。突然,一只白色的九尾狐从他眼前闪过。九尾狐是吉祥的象征,大禹预感到自己的婚事将近。与此同时,涂山氏的人也从九尾狐的出现预感到天将降福报于涂山,于是,他们唱了起来:绥绥白狐,九尾庞庞。成于家室,我…
文史 栏目 (2024-06-23 - 215)
震惊世界的满清黑历史,一场灾难竟使千万百姓身死
在满清光绪元年至四年(公元1875-1878)之间,中国土地上发生了一桩震惊世界的灾难,史称丁戊奇荒。在整整四年时间里,华北地区的山西、河北、陕西、河南、山东等地出现了千古奇灾,超过一亿灾民受灾,一千万人被活活饿死,两千余万灾民各路逃荒,甚至出现了“人吃人…
文史 栏目 (2024-06-23 - 210)
秦始皇身上最大的误解,我们冤枉他两千多年,得知真相后令人唏嘘 ☆
网络上流传这样一个说法,一个谎言被说上千次,可能谎言也就不再是谎言了。两千多年历史中,有一件事让秦始皇颇受指责,这就是焚书坑儒。很多人认为,焚书坑儒是秦始皇暴政统治的重要表现之一。真相真的如此吗?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秦始皇在推行郡县…
文史 栏目 (2024-06-23 - 206)
中国历史的“黄巢时刻”,细思恐极
大中十三年(859年),号称“小太宗”的唐宣宗死后,宦官集团拥立其长子李漼即位,是为唐懿宗。晚唐残阳如血,天地间孕育着新一轮动荡。先是浙东爆发的裘甫起义。为反抗唐朝的苛捐杂税,私盐贩子出身的裘甫起兵攻破明州(今浙江宁波),打开府库,赈济穷人,队伍迅速…
文史 栏目 (2024-06-23 - 192)
左宗棠的心病:到底是什么事,比收复新疆更迫切?
开战在即,左宗棠却上疏光绪帝及慈禧太后,希望他们能临阵换帅,他愿辞去本兼各职,待“要事”了结后再往军前效力。这份奏折递到朝廷,立即引起轩然大波。要知道,在此之前,为了收复新疆,朝廷付出了千般艰辛,做足了万全准备,左宗棠本人也早早坐镇肃州,为筹措物资…
文史 栏目 (2024-06-23 - 178)
有些真相,不知道更好
范进在发疯之前,是个十足的可怜人。他自二十岁应试,一直考到五十四岁,连个秀才都没拿到。家里穷得揭不开锅,还常常被岳丈打骂。就在茫茫的黑夜之中,他看到了一束光:广东学道周进主持院试时,见范进文字“一字一珠”,便取其为第一名,还鼓励道:“龙头属老成。本…
秀才是怎样炼成的?
第四次府试失败后,洪火秀坚信自己乃天选之子。七年前,23岁的他在广州参加府试失利,回家后大病一场,同时做了一个奇怪的梦。在梦中,他上了天堂,看到皇上帝、天妈、天兄、天嫂、天妹等诸多神明,皇上帝还当面赐给他一把宝剑及一方玉玺,封他为“天王大道君王全”,…
六首女子伤情诗词:淡淡梳妆薄薄衣,天仙模样好容仪
《浣溪沙》北宋.晏殊恼人天气又春阴。为我转回红脸面,赏析:上林苑风姿依旧,优美怡人,和煦的春风悄悄地走后又轻轻地来,千树万树在春风中渐渐换上了绿色的新衣,告别了寒冷的冬日。鲜花渐次开放,争先恐后地用自己的美丽装点世界。穿过回廊,沿着小径,我邂逅了她…
文史 栏目 (2024-06-23 - 173)
为什么中国古代把战败叫做败北?而不是败南?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现在很多所谓约定俗成的说法其实是有着很深的文化根源,只有努力学习好传统文化,才能够做到正本清源。现在通常把一场比赛失败称为“败北”,而不是败南、败东、败西,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里面是有来源的,而不是随便硬造词。一、…
文史 栏目 (2024-06-23 - 169)
首富家族,满门抄斩 ☆
明朝刚建立之时,国库捉襟见肘,朱元璋亟需一笔巨款修建皇城,于是找到了帝国首富沈万三。 对于沈万三来说,这是财富拥抱权力的时机,当即表态愿出资帮助朱元璋修缮应天府城。为了进一步表达诚意,他还主动提出要代朱元璋犒赏三军。 朱元璋反问他,我有百万军队,你…
文史 栏目 (2024-04-13 - 287)
陶渊明的这六首,人见人爱!
最悠然自得的诗《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最自得其乐的诗《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
文史 栏目 (2024-04-13 - 271)
秦始皇继承人之谜:司马迁骗了我们两千年? ☆
秦始皇最后一次出巡,途中重病倒下。临终时,他赐书扶苏曰:“与丧会咸阳而葬。”这是一句隐语,赶紧回到咸阳主持葬礼,言外之意就是继承帝位。但这次权力交接相当仓促,秦始皇直到病重时才确定嗣君,此乃政治上的大忌。随后,秦始皇在沙丘病逝,赵高说服皇子胡亥、丞…
文史 栏目 (2024-04-13 - 251)
刘秀为何能消灭王莽和更始,中兴大汉?而刘备却不能?
在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了,经常会发生“历史跳跃事件”。你比如说,东汉从刘秀开始怎么就一下子到了东汉末年的三国时期呢?唐朝从安史之乱之后怎么就一下子到了战火纷飞的五代十国呢?这期间还有100年呢,但是课本上只用了四个字就给高度概括了,那就是“藩镇割据”。刘…
文史 栏目 (2024-04-13 - 245)
封禅是如何被玩坏的? ★
多年以后,唐太宗李世民回忆自己的人生,准会想起一个遗憾——封禅未遂。唐贞观年间,朝臣多次提议封禅,但每一次都未能成行。尽管李世民本人以不忍百姓劳费为由表示拒绝,却言行不一,实则是利用帝王权术,暗示群臣继续劝进。贞观六年(632年),群臣再次鼓动封禅,…
文史 栏目 (2024-04-13 - 234)
13岁为太子,强占25岁女囚,仓促登基,却成就一位“千古一帝”
在我国长达分裂长达三百七十余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百姓民不聊生,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惨像时常出现。这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之一。但是在这期间也出现了很多很有作为的君主。比如北魏孝文帝、宋武帝刘裕等。但是在魏晋南北朝末期,出现了一位皇帝…
文史 栏目 (2024-04-13 - 232)
为什么说发生在2世纪下半叶的党锢之祸,折断了大汉帝国的脊梁?
很多人对东汉末年和三国时代津津乐道,在谈到东汉灭亡的原因时,宦官和外戚的纠葛是避不开的话题。但是,你知道这场动乱爆发前的党锢之祸吗?正是2世纪下半叶的这场党锢之祸,折断了大汉帝国的脊梁,使东汉失去了一次“重振朝纲”的机会。为何这样说?党锢之祸究竟是…
文史 栏目 (2024-04-13 - 231)
短评 免责申明
微文世界(www.th1w.com) V1.0 Copyright © 2024-2025 th1w.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络E-mail:wx24cn@163.com 苏ICP备14015491号-1 苏公网安备32053150316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