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 栏目 (★ 置顶 ☆ 荐读)
历史的镜子反映出文化的真正内涵
从北宋巅峰到万劫不复的耻辱深渊 ☆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岳飞的《满江红》以悲愤激昂的笔触,将靖康之耻的沉痛烙印在历史长河之中。这一事件,犹如一道无法愈合的伤疤,刻在汉民族的记忆深处,是北宋王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耻辱的一页。堂堂太后被迫接客,三千嫔妃…
文史 栏目 (2025-04-05 - 76)
太平天国失败了,凭啥上人民英雄纪念碑?这背后的原因其实很简单 ☆
太平天国运动,是历史书上无法忽略的一个章节,因此读过历史之人,都对它有所了解。19 世纪中期,腐朽不堪的清朝统治,让老百姓苦不堪言。洪秀全这位读书人,在屡次科举失败,心灰意冷之后,偶然接触到了西方基督教,并且因义启发,和冯云山等人创立了拜上帝教。拜上…
文史 栏目 (2025-04-05 - 75)
袁崇焕:大明最后的脊梁,他的死让山海关门洞开 ★
在明末的腥风血雨中,有一位将领:他出身将门却科举入仕,以书生之躯铸就钢铁防线,让不可一世的八旗铁骑望城兴叹,最终却因帝王猜忌含冤而死。他就是袁崇焕,一个用生命诠释'忠魂不泯,毅魄归来'的传奇人物。一、文武兼修的将门之后:儒生的戎马传奇袁崇焕的祖上本…
10万人去,4万人回:中国远征军悲剧 ☆
1939年,作家萧乾来到云南,采访滇缅公路的施工进程。山连着山,森凛得可怕,亚热带的藤蔓缠绕着参天古木,脚下的怒江犹如“宇宙间的一条巨蟒”汹涌奔腾。滇缅公路向前延伸,搅醒了荒凉的云南高原。它的存在,释放了两个信号:第一,现代化强势到来;第二,云南不再是…
60年一遇,乙巳年极简史 ★
中国传统文化,以天为干,以地为支,循环反复,周而复始。干支纪年中,每一种组合,都是六十年一遇的中国年。乙者,轧也,草木初生之状,是天干的第二位。巳者,起也,万物盛长而起,是地支的第六位。现在,又一个乙巳蛇年即将到来,一起来看看,自西周时期有确切纪年…
文史 栏目 (2025-04-05 - 73)
此战败后,耻辱百年 ☆
中日甲午战争,开端便预示了结果。经过朝鲜半岛的多轮博弈后,1894年7月25日,这场战争在丰岛海面揭开序幕。丰岛,是扼守朝鲜牙山湾的要冲,开战前,中、日军舰都想抢占此处航道。日本组建“联合舰队”,任命伊东祐亨为司令官,并下达命令:“贵司令官当率领联合舰队…
文史 栏目 (2025-04-05 - 70)
正史没有记载,但她依然伟大 ★
太初四年(前101),远嫁乌孙的细君公主薨逝,噩耗穿过数千里风沙,从西域传到长安。与公主的死讯一起流传到故土的,还有她因思念家乡作的《黄鹄歌》:“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身为江都王之女的细君,为了汉朝“断匈奴右臂”的国家战略,在短短5年…
文史 栏目 (2024-12-25 - 190)
一手烂牌,打成王炸:中国最后一个王朝的发迹史 ☆
努尔哈赤与明朝的仇恨,缘于一场“误杀”。明万历十一年(1583),建州右卫的古勒寨城主阿台联合蒙古部落,欲寇辽东。辽东总兵李成梁得知消息后,发兵围攻古勒寨,但因此城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只能采取火攻,迫使阿台困守城中。建州各部的关系盘根错节,努尔哈赤一家…
文史 栏目 (2024-12-25 - 164)
晚清三大佬的改革大业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湘军大佬曾国藩患上了失眠症。他常常“四更成眠,五更复醒”,每次想到洋人纵横中原,却无以御之,便心生忧悸。当时,曾国藩正率领湘军在长江沿岸与太平天国作战。和湖南老乡胡林翼一样,曾国藩亲眼目睹了“洋船上下长江,几如无日无天”的画面,深…
文史 栏目 (2024-12-25 - 157)
“江南”是如何建构出来的? ☆
何处是江南?晋代的张翰说,那是秋风起时,老家菰菜(即茭白)、莼羹和鲈鱼脍的风味。张翰是吴人,写得一手好辞赋,却看淡功名。他受晋朝征召,到洛阳为官,却看到朝政昏暗,天下必将大乱,不禁感到失望。同时,江南的美食让他朝思暮想。一日,秋风乍起,张翰长叹一声…
文史 栏目 (2024-12-25 - 152)
亡国,全民受辱 ★
靖康之变的梦魇降临在中原大地上,仿佛人人都在与死神赛跑。靖康二年(1127)八月,身在青州的李清照,听闻丈夫赵明诚已被任命为江宁知府兼江东经制副使,便着手准备南下。收拾行李时,44岁的李清照看着屋内那些付出无数心血收集得来的金石书画,只能忍痛取舍。她先去…
文史 栏目 (2024-12-25 - 149)
大明不祥之兆,三百年后应验 ☆
万历十三年(1585),北京郊外大峪山,一个不祥之兆出现在明神宗的寿陵工地上。这一年,太仆寺少卿李植等人报告说:“玄宫后凿石横阔数十丈如屏风,其下便如石地,今欲用之,则宝座安砌石上?”土建遇石,于工程而言,本就再正常不过。但于风水学说与皇帝寿陵而言,便…
文史 栏目 (2024-12-25 - 145)
吊诡的历史:匈奴是怎样消亡的? ☆
白登山上,天寒地冻,一如刘邦的心情。他于隆冬时节亲率大军出击匈奴、镇压叛乱,一路势如破竹,却在最后轻敌冒进,落入埋伏之中。放眼望去,周围全是匈奴骑兵,而汉军主力迟迟无法突破封锁,来到他的面前。大汉皇帝在饥寒交迫中度过了漫长的七天,最后他采用陈平之计…
文史 栏目 (2024-12-25 - 129)
轰动世界的马王堆帛书版《道德经》,真正的原版! ☆
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帛书版《老子五千言》甲乙两本,轰动了世界,让世人对传世本《道德经》又有了重新的认识。原来帛书版的《老子五千言》从内容上看有许多地方与传世本不同,甚至是背道而驰大相径庭。另外帛书版并不叫《道德经》而是叫《老子五千言》…
文史 栏目 (2024-06-23 - 483)
通往权力之路:明清科举进士的上岸史 ★
嘉靖二十六年(1547)春,尚未度过23岁生日的张居正考中了进士。然而,相比同科进士的放松与喜悦,张居正却显得紧张而忧愁。在他眼里,此科只考了二甲第九名,离梦想中的状元还有差距。明清时期,新科进士出炉后,除状元、榜眼、探花会被直接授任翰林官员外,其余进士…
文史 栏目 (2024-06-23 - 278)
性与死亡恐惧:蛇的中国史 ☆
喝得醉醺醺的刘季和小弟们走在路上,前面的小弟突然回头对他说,老大,有条大白蛇挡路,咱们往回走吧。刘季借着酒劲,拔剑上前,说:“壮士行路,有何畏惧!”说罢,一剑将蛇斩成两段,大蛇即死,道路畅通。刘季往前走了几里路,若无其事地在道旁倒头就睡。半夜,有人…
文史 栏目 (2024-06-23 - 262)
考试舞弊,触目惊心 ★
晚清的一桩科场案,让年少的周树人(鲁迅)遭遇家庭变故。起因是光绪十九年(1893)的浙江乡试。这一年,鲁迅的祖父周福清命家仆陶阿顺带着一封信,前去拜访此次乡试的正主考殷如璋。周、殷二人皆为同治辛未科进士,有同年之谊,但周福清写信的目的并不单纯。信中有“…
文史 栏目 (2024-06-23 - 261)
“夏九九”,你会数吗? ☆
'夏九九'和'冬九九'一样,是我国农历中用'九'习惯标示的杂节,生动形象地反映日期与物候的关系。“夏九九”以夏至这一天为起点,每九天为一个九。共“九九”八十一天,三九、四九是全年最炎热的季节。据考证,'夏九九歌'早在唐宋时期就已经有了,历代都有记载…
文史 栏目 (2024-06-23 - 256)
神兽为何变成了淫兽? ☆
大禹忙于治理洪水,三十岁还没有娶妻。那天,他来到涂山。突然,一只白色的九尾狐从他眼前闪过。九尾狐是吉祥的象征,大禹预感到自己的婚事将近。与此同时,涂山氏的人也从九尾狐的出现预感到天将降福报于涂山,于是,他们唱了起来:绥绥白狐,九尾庞庞。成于家室,我…
文史 栏目 (2024-06-23 - 214)
秦始皇身上最大的误解,我们冤枉他两千多年,得知真相后令人唏嘘 ☆
网络上流传这样一个说法,一个谎言被说上千次,可能谎言也就不再是谎言了。两千多年历史中,有一件事让秦始皇颇受指责,这就是焚书坑儒。很多人认为,焚书坑儒是秦始皇暴政统治的重要表现之一。真相真的如此吗?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秦始皇在推行郡县…
文史 栏目 (2024-06-23 - 206)
短评 免责申明
微文世界(www.th1w.com) V1.0 Copyright © 2024-2025 th1w.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络E-mail:wx24cn@163.com 苏ICP备14015491号-1 苏公网安备32053150316245